目前分類:【天莘中醫診所】中醫論點 (7)
- Jan 31 Tue 2012 15:56
月經Q&A-月經過後一定要喝四物湯嗎?
- Jan 05 Thu 2012 14:16
【療程】三九貼灸療,溫暖過好年
三九貼灸療,溫暖過好年。
即日起至1月22日止,天莘中醫提供「三九貼」療程
強體暖身又窩心,許今年一個熱情的開始!(優惠期間加贈精緻小禮物喲)
一、何謂三九貼?
「三九貼」是傳統醫學內病外治的保養方法,主要是利用在特定節氣進行特定穴位的中藥敷貼來治療慢性疾病,是中醫治療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獨特方法之一。
二、為什麼叫三九貼?
在冬至過後三個九天(共27天)這段期間,通常是整年度天氣最冷的時候,在這段期間日出較晚、日落較早,天地間的陽氣相對處於低點,在這段期間人們常感到身體的能量不足、活動力下降、血液循環不良、皮膚乾燥、毛孔緊縮,身體處於一種低代謝狀態,也是人體陽氣最弱的時候,除了容易感受寒邪,平時體質虛弱的人更容易出現寒性過敏、氣喘、腹瀉、關節痛、遺尿、遺精等。
- Oct 21 Fri 2011 13:49
天莘中醫Q&A時間-月經週期
又到了漢芳e的Q(ㄒㄧㄚˋ)&(ㄨˇ)A(ㄔㄚˊ)時間囉!
今天的主題是月經週期~
- Dec 04 Thu 2008 13:10
中醫美容有何特點
歷史悠久,實踐豐富 中醫美容的歷史可追溯到兩千年前,中醫美容的各種方法,被無數的人反復運用、篩選,日臻完善。其精華將為現代中醫美容及世界美容提供行之有效的天然藥物及自然方法。
堅實的理論基礎 |
中醫美容是附屬於中醫藥學,並隨中醫藥學的發展而發展,故有較堅實的理論基礎。《黃帝內經》是中醫藥學理論的源頭,它也為中醫美容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現代中醫各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發展,為中醫美容學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所提供的美學思想,也使中醫美容學具備美學理論的基礎。 |
中醫美容 的整體觀念 |
中醫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顏面五官、鬚髮爪甲,只是整體的一部分,故要得到局部的美,必先求整體的陰陽平衡、臟腑安定、經絡通暢、氣血流通。中醫美容注重整體的調理,因此,美容效果持久、穩定。 |
辨證論治 |
中醫美容運用辨證論治的思想,對損美性疾病進行審證求因、審因論治。即使是偏重於裝飾的外用保健品,如面脂、口脂,也體現了辨證論治的特色。如面部色黑、粗糙等,中醫認為原因之一是風邪外襲,因此在一些潤面、增白的化妝品中,配有祛風類藥如防風、白芷等,體現了病因辨證的特點。辨證論治,使中醫美容的針對性更強、效果更突出。 |
方式多樣、安全 |
中醫美容的方式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中藥、食膳、針灸、推拿按摩、氣功五大類。此外還有心理、養生等方法。 |
介入生活美容 |
中醫藥和生活美容之間的聯繫歷史悠久。在歷代各類醫書中,表明有駐顏、悅色的作用的藥物多達上百種,而方劑更是數量可觀,各種洗手面方、令面悅澤方、增白方、祛皺方、駐顏方、白牙方、染發方、香身香口方,應有盡有,甚至有髮蠟、口紅、胭脂的配方。 |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P0891iSBGB5RRLJGHdFNctnw4A--/article?mid=162
- Dec 04 Thu 2008 13:08
中醫急救十八穴
根據中醫學家在幾千年來與疾病作鬥爭的經驗之分析及總結,人體共有十四經絡。
經絡專責聯繫臟腑、運行氣血和溝通內外。而穴位則發揮其獨特的經絡作用、局部作用
及特殊作用;穴位有席居十四經絡上的「經穴〔361個〕」、「經外奇穴」和「阿是穴」。
:: 此乃按穴急救法之教學材料;課程教授用手力按壓人體十八個常用的穴位,進行一般急救。
:: 正確地運用手力急救法,其目的並非取代,而是極其有療效地補足各種主流的傳統急救法。
:: 中醫學家歸納闡述了下列按穴急救法的各個優點:
:: 1.簡單:施行手力急救法之十八個常用的穴位,
:: 所運用的治療手法是相似的(拯救員用有系統的手法刺激特定的穴位)。
:: 2.方便:拯救員只需用手部替患者進行治療,而這些穴位都是位於人體容易被觸及的部位。
:: 3.安全:這些穴位都經過嚴謹的篩選過程,縱使拯救員未能準
:: 確地在穴位施壓刺激,也不會促使患者的傷勢轉惡。
:: 4.有效:這些穴位都是被中國傳統醫科的學者所鑑定的,
:: 經過二千多年的實踐證明了治療之功效。此外,
:: 中醫學家也曾按照選用的穴位進行過實驗和臨床
:: 研究,並證明了穴位對生理方面有顯著的療效。
.: 非病理學之基本理論 ./
:: 推拿按摩點拍穴位之效益,可從中國傳統的醫學理論和解剖生理知識得到些許
:: 啟迪。雖然拯救員利用穴位進行手力急救法不必對中醫學問有深厚的認識,然
:: 而倘若能夠對一般中醫理論有基礎的了解,對運用手力急救法肯定有所裨益。
:: 根據中醫學說,人體內需要有一縷循環不息地運行的真氣才能生存。身體共有
:: 十四條循環貫通的經絡。每條經絡掌管一個“內部器官”、體外部位或一種生
:: 理作用。每條經絡上有特定的穴位,管制或影響真氣的運行。體內突然之機制
:: 失調會擾亂真氣。因此,如果身體有某部位受傷,可能在遠離該部位之某地方
:: 出現徵狀;所以,一些表面與病患無關之部位,可能會通過經絡而影響健康。
:: 運用適當的方法去刺激適當的穴位,可以有下列之療效:
:: 1.利用影響傳至大腦皮層之信息,減輕痛楚。
:: 2.使身體之腺組織和神經功能回復正常,幫助回復知覺。
:: 3.促進血液循環,增加發炎滲出液之再吸收,藉以減除腫痛,舒緩發炎。
:: 4.調整“內部器官”之功能。例如使心律回復正常或減輕舟車暈浪之不適。
.: 技巧 ./
:: 操作方法……
:: 1.推 ;; 用掌心向上下直線推動。
:: 2.拿 ;; 用拇指及其它手指,挾著患者的皮膚或皮下軟組織,用力捏壓。
:: 3.按 ;; 用手指或指節頭,按在穴位上,用力擠壓。
:: 4.摩 ;; 用手指或手掌,貼在穴位上,作來回旋轉的揉擦。
:: 5.點 ;; 用指尖、指節尖、指甲或尖物(例如牙簽)在穴位上用力戳壓。
:: 6.拍 ;; 用掌、拳或合掌拍打穴位。
:: 力度輕重(補:順經、輕刺激;瀉:逆經、強刺激)……
:: 力度輕重可根據穴位在皮下之深度而定。太輕不會產生刺激功效,
:: 過重則恐傷害患者,同時拯救員本身亦容易感到疲倦;如用力恰當,
:: 神志清醒的患者一般會感到被按壓的穴位有「痠、麻、脹、痺或沉重」
:: 的感覺(針灸法通過「捻轉提插」去產生針感。),稱之為「得氣」。
:: 取穴位置的準則……
:: 取量定位法有分寸折量法(骨度法)、指寸法、體表標誌和根據特殊動作
:: 及姿勢取穴等四種。在此介紹指寸法:這是一種以拯救員手指某一部分的
:: 寬度,作為一定的“分寸(體寸)”,釐定替患者取穴的單位。量取“分
:: 寸”是與患者之體形大小成正比的,故應以患者本人之手掌尺碼作為量度
:: 基準。若拯救員與患者的身體高矮大小沒有多大距離,拯救員在取穴時,
:: 可以用自己的手指來比量。量度標準如下(“寸”,指體寸):
:: 一寸 → 大拇指末節之橫度。(或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尖和拇指尖
:: 連接起來成為一個環狀,從中指第一節與第二節側面兩端橫紋頭的距離。)
:: 一點五寸 → 食指與中指拼合之橫紋(以食指末節橫開量度)。
:: 二寸 → 食指伸直時,中末兩節之長度。
:: 三寸 → 食指、中指、無名指及尾指拼合之橫紋(以食指末節橫開量度)。
:: 按壓時間……
:: 通常約一分鐘為一療程,亦可按壓至患者恢復知覺或達到治療效果為止。
.: 十八個常用穴位之認識 ./
'' 經絡名稱 一般意外急救之十八個常用穴位
:: 手太陰肺經 少商
:: 手陽明大腸經 合谷、上迎香
:: 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
:: 足太陰脾經
:: 手少陰心經
:: 手太陽小腸經
:: 足太陽膀胱經 腎俞、委中、承山
:: 足少陰腎經 湧泉
:: 手厥陰心包經 內關
:: 手少陽三焦經
:: 足少陽膽經 風池
:: 足厥陰肝經 太沖
:: 督脈(奇經八脈) 百會、上星、人中、素蟉
:: 任脈(奇經八脈) 丹田(關元、氣海)、雙脘(中脘、上脘)
:: 經外奇穴 鼻隔、太陽
'' ------------------------------
|| 頭部穴位
:: 人中
位置:人中溝上三分一與下三分二之交會點。人中溝中央近鼻孔處。
處理:1)窒息﹑休克﹑中暑﹑昏迷﹑心臟停頓﹑痙攣。
2)中風昏迷﹑口眼歪斜﹑癲癇發作﹑口吐白沫。
3)小兒驚風﹑牙關緊閉﹑腰痛。
操作法:點(穴位在皮下零點三至零點五寸)。
經絡:督脈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鼻膈 (交替穴,與人中作用大致相同;如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沒法點刺人中穴時取用)
位置:在人中溝之上端,鼻中隔根部正中,在鼻柱根部下。
處理:1)窒息﹑休克﹑中暑﹑昏迷﹑心臟停頓﹑痙攣。
2)腦炎後遺症﹑牙痛。
操作法:點(穴位在皮下零點三至零點五寸)。
經絡:經外奇穴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素蟉 (交替穴,與人中作用大致相同;如施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時沒法點刺人中穴時取用)
位置:在鼻柱尖端,鼻尖正中央。
處理:1)窒息﹑休克﹑中暑﹑昏迷﹑心臟停頓﹑痙攣。
2)呼吸衰竭﹑心動過緩﹑腦炎後遺症。
3)鼻病﹑鼻疾。
操作法:點(穴位在皮下零點三至零點五寸)。
經絡:督脈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上星
位置:前髮際正中對上一寸。在頭正中線上,入前髮際一寸處。
處理:1)流鼻血﹑頭痛。
2)頭風﹑眼痛。
3)鼻塞。
操作法:按(穴位在皮下零點三至零點五寸)。
經絡:督脈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百會
位置:前髮際正中對上五寸,後髮際直上七寸。
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之交點。
處理:1)休克﹑暈眩﹑頭痛﹑中風﹑脫肛﹑癲癇。
2)耳鳴﹑耳聾﹑鼻塞﹑弱視﹑神經衰弱。
3)高血壓﹑胃下垂﹑子宮脫垂。
操作法:按或點(穴位在皮下零點五至一寸)。
經絡:督脈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風池
位置:第七頸椎(C7)對上四寸之一點與耳後乳突下緣間聯線上之中點處。
從脖子後面正中入後髮際一寸處與耳後乳突下緣間聯線上之二分一處。
脖子後斜方肌兩旁後髮際內的凹窩中。
處理:1)頭痛﹑暈眩。
2)眼鼻病﹑鼻炎﹑耳病﹑耳鳴﹑耳聾﹑項頸強痛。
3)高血壓﹑偏癱﹑大腦發育不全﹑腦外傷後遺症﹑感冒不適。
操作法:拿﹑按或摩(穴位在皮下零點五至一寸)。
經絡:足少陽膽經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上迎香
位置:在鼻柱中間,兩旁低凹處。
處理:鼻出血。
操作法:拿或按(穴位在皮下零點三至零點五寸)。
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迎香 位置:鼻翼外緣中點處與鼻唇溝的中間。
處理:鼻炎﹑鼻竇炎﹑鼻塞﹑面癱﹑面部神經麻痺。)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太陽
位置:眉梢與外眼角中間向後約一寸的凹陷處。
處理:1)偏頭痛﹑面部神經麻痺﹑暈眩。
2)頭痛﹑眼病﹑面癱﹑牙痛。
3)三叉神經痛﹑感冒不適。
操作法:按或點(穴位在皮下零點五至一寸)。
經絡:經外奇穴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手部穴位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合谷
位置:拇指和食指張開,以另一手的拇指之第一指關節橫紋放在虎口上,拇指尖到達的地方。
拇指和食指張開,虎口與拇指和食指的掌骨體結合處(兩叉)聯線的中點。
在手背拇指和食指的掌骨體之間,略近第二掌骨體外側中點處。
拇指和食指併合之間的豎紋旁之骨間背側肌肉最突起的地方。
處理:1)一般全身止痛作用,特別適應頭部痛症。
2)消炎﹑退熱﹑發熱汗多(本穴既能止汗又能發汗)。
3)口面疾患(面癱﹑眼病﹑耳病﹑鼻病﹑咽喉痛﹑牙痛﹑頭額痛)。
4)腹痛﹑手指攣痛﹑臂痛﹑咳嗽﹑感冒不適﹑經閉﹑引產。
5)高血壓﹑偏癱﹑口眼歪斜﹑歇斯底里﹑流鼻血及鼻炎。
操作法:按或點(穴位在皮下零點五至一寸)
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內關
位置:在掌後第一腕橫紋正中直上兩寸,拇長屈肌腱與指淺屈肌腱之間。
處理:1)心臟復甦﹑心臟衰弱﹑心律不正﹑心搏動過速/過緩。
2)嘔吐﹑胃痛﹑失眠﹑心悸﹑胸腔痛。
3)高血壓﹑心臟病﹑心絞痛。
(作用使冠狀動脈擴張﹑增進冠脈血液流量和心肌血氧供應量。)
4)歇斯底里﹑癲狂﹑熱病﹑肘臂攣痛﹑哮喘(發作期)。
操作法:按或點(穴位在皮下零點八至一點三寸)。
經絡:手厥陰心包經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少商
位置:在拇指的指骨體外側,距指甲角外零點一寸。
處理:1)昏迷﹑中風。
2)咳嗽﹑咽喉腫痛﹑“抽風”。
3)癲狂﹑小兒驚風﹑熱病﹑發燒。
4)鼻出血﹑手指勞損﹑淋巴結脹大。
操作法:點(穴位在皮下零點一寸)。
經絡:手太陰肺經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軀幹穴位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腎俞
位置:在第二腰椎(L2)下凹窩左右向外各量一點五寸,
即「命門」兩旁。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一點五寸。
處理:1)暴寒﹑虛弱。
2)腰痛﹑神經衰弱﹑遺精﹑月經不調。
3)陽萎﹑耳鳴﹑耳聾﹑泌尿系統疾病。
4)遺尿﹑腎炎﹑腎絞痛﹑腎下垂﹑腎虛。
操作法:推﹑按或摩(穴位在皮下零點八至一寸)。
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中脘(雙脘)
位置:在肚臍正中直上四寸。前正中線臍上四寸。
胸骨劍突下端到肚臍正中的二分一處。
處理:1)消化不良﹑嘔吐﹑腹瀉﹑腹脹﹑便秘。
2)胃痛﹑胃炎﹑胃痙攣﹑胃潰瘍。
3)胃腹疾病(膽囊炎﹑膽石)。
操作法:按﹑摩或推(穴位在皮下一至一點五寸)。
經絡:任脈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上脘(雙脘)
位置:在肚臍正中直上五寸。前正中線臍上五寸。
處理:1)消化不良﹑嘔吐﹑腹瀉﹑腹脹﹑便秘。
2)胃痛﹑胃炎﹑胃潰瘍﹑胃下垂。
3)胃腹疾病(膽囊炎﹑膽石)。
操作法:按﹑摩或推(穴位在皮下一至一點五寸)。
經絡:任脈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氣海(丹田)
位置:在肚臍正中直下一點五寸。前正中線臍下一點五寸。
處理:1)腹痙攣﹑腹痛﹑腹脹﹑腹瀉﹑便秘。
2)脫肛﹑遺尿﹑遺精﹑月經不調﹑痛經。
3)陽萎﹑泌尿生殖糸統疾病﹑痢疾﹑體虛﹑中風。
操作法:按﹑摩或推(穴位在皮下一點五至兩寸)
經絡:任脈
(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關元(丹田)
位置:在肚臍正中直下三寸。前正中線臍下三寸。
處理:1)腹痙攣﹑腹痛﹑腹脹﹑腹瀉。
2)尿閉﹑遺尿﹑遺精﹑月經不調﹑痛經﹑白帶過多﹑子宮脫垂。
3)陽萎﹑泌尿生殖糸統疾病﹑尿路感染﹑腎炎﹑盆腔炎﹑體虛﹑中風。
操作法:按﹑摩或推(穴位在皮下一點五至兩寸)
經絡:任脈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足部穴位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足三里
位置:位於膝蓋骨下緣直下三寸,距離脛骨粗隆外側一橫指處。
足少陽膽經之陽陵泉穴下一寸處平齊,距脛骨外一寸的地方。
在外膝眼(足陽明胃經之犢鼻穴)直下三寸處,脛骨前緣外側一寸。
處理:1)嘔吐﹑腸胃痛﹑衰弱。
2)胃/腹痛﹑嘔吐﹑腹瀉﹑腹脹﹑便秘﹑消化不良。
3)偏癱﹑膝關節疾病﹑腰腿酸痛﹑下肢癱瘓﹑痢疾。
4)癲狂﹑失眠﹑高血壓﹑頭痛﹑頭暈﹑傳染性肝炎﹑體虛。
操作法:按(穴位在皮下一至一點五寸)。
經絡:足陽明胃經
(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委中
位置:在膝彎正中央的橫紋上,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之間,膕窩正中。
處理:1)腰背痛﹑小腿肌肉抽筋。
2)下肢痛/癱瘓﹑膝關節/膕筋攣痛。
3)坐骨神經痛﹑腹痛﹑頭項痛﹑中暑。
4)吐瀉﹑偏癱﹑遺尿﹑小便虛弱困難。
操作法:按或點(穴位在皮下零點八至一點五寸)。
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承山
位置:在小腿肚正中,位於腓腸肌的外側頭與內側頭之間凹陷的腹端。
從委中到腳後跟上與外踝尖平齊處聯線的中間。
處理:1)小腿肌肉抽筋。
2)坐骨神經痛﹑腰腿攣痛﹑足跟痛。
3)下肢癱瘓﹑便秘﹑痔瘡﹑脫肛﹑腳氣。
操作法:按﹑摩﹑推或拍(穴位在皮下一點五至兩寸)。
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太沖
位置:在拇趾除與二趾的趾縫,後約兩寸。
足背第一和二蹠骨底之間凹陷處。
處理:1)足趾抽筋。
2)頭痛﹑暈眩﹑癲癇﹑疝氣﹑小便不通。
3)偏癱﹑中風﹑高血壓﹑遺尿﹑乳腺炎﹑腸炎。
操作法:按或點(穴位在皮下零點五至一寸)。
經絡:足厥陰肝經
(本穴有鎮靜作用;精神病﹑癲癇)。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涌泉
位置:在足底(腳趾除外)第二﹑三趾縫與腳跟成一直線,上三分一與下三分二的交匯點。
將足趾屈曲,呈現在足掌心前面正中之凹窩。
處理:1)休克﹑昏迷﹑心神不寧。
2)暈眩﹑歇斯底里﹑癲癇﹑小兒驚風。
3)頭痛﹑中暑﹑下肢癱瘓﹑高血壓﹑咽痛。
操作法:點或按(穴位在皮下零點五至一寸)。
經絡:足少陰腎經
(本穴有寧神安靜作用;窒息﹑燥狂型精神病)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十總穴 ./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
:: │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
:: │ 頭項尋列缺 面口合谷收 │
:: │ 心胸內關穴 脅肋找支溝 │
:: │ 肝膽陽陵泉 小腹三陰謀 │
:: │ 安胎公孫找 阿是不可缺 │
:: └─────────────┘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處理一般意外急救之十八個常用穴位索引 ./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劃線穴位以灸法治療為佳(艾葉、艾絨、磨擦雙手產生熱力或暖風筒等)。
chalk | 卓傲 | 卓躒 | north
'' 處理意外名稱(適應症) 穴位
:: =================================
:: 輔助心肺復甦法 鼻膈/素蟉、內關、涌泉、百會、足三里
:: 休克,昏迷,暈厥 人中、內關、少商、涌泉、足三里
:: 中暑 人中、內關、合谷、風池、足三里
:: 舟車暈浪 內關、雙脘(中脘、上脘)、風池、足三里
:: 鼻出血 上迎香、上星
:: 一般頭痛 合谷、太陽、風池、百會
:: 腹痙攣 足三里、丹田(關元、氣海)
:: 小腿肌肉抽筋 承山、委中
:: 足趾抽筋 太沖、涌泉
:: 暴寒 腎俞、涌泉、人中
:: 發羊吊 人中、涌泉、太沖、內關
:: ├┬┴┬┴┬┴┬┴┬┴┬┴┬┴┬┴┬┴┬┴┬┴┬┴┬┴┬┴┬┴┬┤
:: ├┴┬┴┬┴┬┴┬┴┬┴┬┴┬┴┬┴┬┴┬┴┬┴┬┴┬┴┬┴┬┴┤
'' 經 絡 名 稱 穴 位 操 作 法 皮 下 深 度
:: =================================
:: 手太陰肺經 少商 點 0.1
:: 手陽明大腸經 合谷 按/點 0.5-1
:: 手陽明大腸經 上迎香 拿/按/推 0.3-0.5
:: 足陽明胃經 足三里 按 1-1.5
:: 足太陽膀胱經 腎俞 推/按/摩 0.8-1
:: 足太陽膀胱經 委中 按/點 0.8-1.5
:: 足太陽膀胱經 承山 按/摩/推/拍 1.5-2
:: 足少陰腎經 湧泉 按/點 0.5-1
:: 手厥陰心包經 內關 按/點 0.8-1.3
:: 足少陽膽經 風池 拿/按/摩 0.5-1
:: 足厥陰肝經 太沖 按/點 0.5-1
:: 督脈 百會 按/點 0.5-1
:: 督脈 上星 按 0.3-0.5
:: 督脈 人中 點/按 0.3-0.5
:: 督脈 素蟉 點/按 0.3-0.5
:: 任脈 關元(丹田) 按/摩/推 1.5-2
:: 任脈 氣海(丹田) 按/摩/推 1.5-2
:: 任脈 中脘(雙脘) 按/摩/推 1-1.5
:: 任脈 上脘(雙脘) 按/摩/推 1-1.5
:: 經外奇穴 鼻隔 點/按 0.3-0.5
:: 經外奇穴 太陽 按/點 0.5-1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P0891iSBGB5RRLJGHdFNctnw4A--/article?mid=162
- Dec 04 Thu 2008 13:05
常用美容中藥
袪風藥:
防風 、白芷、白附子、細辛、藁本、荊芥、羌活、蒼耳子、辛夷、生薑、薄荷、菊花、桑葉、刺蒺藜、僵蠶、升麻、葛根、浮萍、皂角刺、蔓荊子
袪濕藥:
冬瓜子、薏苡仁、白扁豆、車前子、地膚子、白鮮皮、茵陳、廣藿香、蒼术、澤瀉、蛇床子、赤小豆、荷葉、牽牛子、防已、松針
清熱藥:
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大青葉、白花蛇舌草、馬齒觀、石膏、苦參、槴子、龍膽草、黃芩、黃蓮、黃柏、枇杷葉、大黃、紫花、地丁、青黛、士茯苓、魚腥草、夏枯草、知母、天花粉、桑白皮、槐花、白蕑根、雞冠花、玄參、虎杖、地龍、積雪草、四季青、龍葵
理氣藥:
柴胡、香附、鬱金、玻瑰花、木香、陳皮、沉香、甘松、檀香、山柰
理血藥:
丹參、當歸、益母草、赤芍、白芍、牡丹皮、川芎、桃仁、紅花、紫草、乳香、牛膝、側柏葉、姜黃、三七、莪术、三棱、凌霄花、王不留行、茺蔚子、地榆、麝香、沙棘、沒藥、鳳仙花
補益:
人參、黨參、黃芪、茯苓、白术、山藥、甘草、大棗、蜂蜜、鹿茸、鹿角、肉蓯蓉、巴戟天、淫羊藿、胡蘆巴、杜仲、補骨脂、冬蟲夏草、蛤蚧、核桃仁、紫河車、菟絲子、附子、肉桂、山茱萸、南沙參、麥門冬、天門冬、石斛、玉竹、黃精、枸杞子、桑椹、墨旱蓮、女貞子、黑芝麻、桑寄生、芡實、地黃、何首鳥、阿膠、遠志、蓮子、楮實子、柏子仁、靈芝、絞股藍
化痰藥:
苦杏仁、半夏、皂英、桔梗、旋覆花、川貝母、浙貝母、蛤殼、昆布、海藻、瓜蔞
收斂固澀藥:
五味子、五倍子、鳥梅、石榴皮、覆盆子、訶子、金櫻子、海螵、蛸牡蠣、白果、蟲白蠟、沒食子
其他藥:
珍珠、珍珠母、蘆薈、白及、白蘞、山楂、艾葉、血竭、蜂蠟、蜂房、大蒜、茶葉、丁香、花椒、鴉膽子、大風子仁、土荊皮、狼毒、千金子、兒茶、蟾酥、松香、琥珀、硫黃、雄黃、朱砂、輕粉、密陀僧、硼砂、樟腦、冰片、蓖麻子、麻油、豬胰、豬脂
- Dec 04 Thu 2008 13:03
中藥美容概念
中醫美容從性質上分可分為美容治療和美容保健兩大部分。美容治療是指在中醫美容學基本理論指導下,採用中醫方法和手段治療人体的損容性疾病,清除疾病所致的容姿缺陷,達到維護人的形象美的目的。所謂損容性疾病,是指對人体外表美有較大影響的疾病,,如黃褐斑、座瘡、酒渣鼻、上瞼下垂、手足癬、肥胖等。美容保養基本理論通過保健藥品、保健食品以及運動養生等多種方法和手段